一年內近30次股權 *** 大股東正在“逃離”保險機構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來源:保觀
2024年12月,保險機構股權轉讓按下加速鍵。公開信息顯示,有三家保險機構股權同時被地方國資或央企股東公開掛牌轉讓。其中包括有國任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任保險”)、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誠財險”)和江泰保險經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泰保險經紀”)。
此外,如果加上12月16日和19日被股東公開掛牌轉讓股權的中銀三星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三星人壽”)和寧夏國投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保險代理公司”),那么上月在一周內至少有5家保險機構股權被股東擺上“貨架”,掛牌相當之密集。
實際上,一周內多家保險機構股權頻繁被轉讓只是2024年該現(xiàn)象的一個縮影,2024年全年以來,有超20家中小保險機構股權被國資股東公開發(fā)起轉讓,其中原因包括主管部門此前要求“聚焦主責主業(yè)”,還有部分中小保險機構經營不善,股東方主動“割肉”止損。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2024年全年保險機構股權轉讓的情況。
1
“退金令”威力大顯,單月五筆股權轉讓均來自于國資股東
先來看近期的幾起股權轉讓案例。
首先是國任保險的100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0.25%)由北京汽車集團產業(yè)投資有限公司(北汽產業(yè)投資)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轉讓底價為888萬元。
其中北汽產業(yè)投資是北京市屬國企北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該起轉讓也是典型的國資股東主動出讓保險機構股權的案例。
國任保險股東明細顯示,北汽產業(yè)投資是國任保險的第19大股東,持股1000萬股,因此北汽產業(yè)投資若成功轉讓國任保險股權,后續(xù)將不再持有其股份。
業(yè)績上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國任保險實現(xiàn)保險業(yè)務收入102.75億元,凈利潤2.18億元,該公司體量在財險行業(yè)中屬于中等規(guī)模,且收入業(yè)績均較為穩(wěn)定。
所以本次北汽產業(yè)投資清倉式轉讓國任保險股權大概率是由于其主管部門要求“聚焦主責主業(yè)”。
剩余兩筆轉讓均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中江泰保險經紀的1100.8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的5.1217%)也在北京產權交易所開始公開掛牌轉讓,轉讓方為三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三峽資產),為央企三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該筆股權的轉讓底價為4596.26萬元。
永誠財險的3.28%股權也在廣東聯(lián)合產權交易所被公開掛牌轉讓,轉讓方為南方電網(wǎng)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南網(wǎng)資本控股公司),為央企中國南方電網(wǎng)的全資子公司。此次轉讓的股權底價為11096.94萬元。
再回溯到中銀三星人壽和國投保險代理兩筆轉讓,12月16日,中航集團于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中銀三星人壽24%股權,轉讓底價為18.15億元,要求一次性支付價款,保證金為5.44億元。12月19日,寧夏國投資本運營有限公司于寧夏科技資源與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國投保險代理10%股權,轉讓底價為2萬元。
簡而言之,12月以來的五筆保險機構股權轉讓均來自于國資股東,“退金令”影響不可謂不大。
2023年11月,國務院國資委強調國資央企要堅守發(fā)展實體經濟的責任擔當,堅持問題導向,加大監(jiān)管力度,堅持回歸本源、聚焦主業(yè)。2024年6月,國務院國資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問責規(guī)定(試行)》提出“各中央企業(yè)原則上不得新設、收購、新參股各類金融機構”“對服務主業(yè)實業(yè)效果較小、風險外溢性較大的金融機構原則上不予參股和增持”兩項原則性要求。
中銀三星人壽就中航集團轉讓其股權一世曾對媒體公開表示,“據(jù)了解,中航集團轉讓我司股權,主要是實現(xiàn)專注實體經濟、聚焦主責主業(yè)、提高企業(yè)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的目標。公司將配合中航集團開展股權轉讓相關工作?!?/p>
2
不止于“退金令”,業(yè)績虧損也成股東退場原因
但把所有股權被發(fā)起轉讓的原因都歸結于“退金令”也是不合理的,因為我們確實看到了,有不少中小保險機構的經營情況出現(xiàn)了比較明顯的惡化,從股東層面來看,如果本身不是大股東,對相關保險機構僅僅是財務性投資,那在該公司情況惡化后選擇“止損”退出,也是正常的選擇。
我們以云南冶金集團轉讓誠泰財險3.18%股權為例,其實早在2023年年底,云南冶金集團就曾將其所持有的3.18%股權在廣東聯(lián)合產權交易中心掛牌,當時的轉讓底價為約1.4億元,但無人問津。無奈之下,2024年11月,云南冶金集團再度掛牌轉讓誠泰財險3.18%股權,底價下調至1.4億元。
一年內兩次掛牌,云南冶金集團出手誠泰財險股權的決心不可謂不大。
而誠泰財險業(yè)績的變化則是云南冶金集團出走的重要原因之一。2019年-2022年四年間,迎來新任掌門人的誠泰財險業(yè)績表現(xiàn)穩(wěn)定,連續(xù)四年實現(xiàn)盈利,凈利潤分別達到0.35億元、0.2億元、0.11億元和0.33億元。然而,好景不長,根據(jù)誠泰保險發(fā)布的2023年度信息披露報告顯示,公司當年營業(yè)收入為18.87億元,較上一年度下滑了3.65%,公司出現(xiàn)了2.48億元的凈虧損,與2022年的盈利狀況形成鮮明對比,由盈轉虧。
2024年前三季度,誠泰財險繼續(xù)虧損0.94億元?!皰甑脮r候掙不多,虧得時候虧很多”,成為了誠泰財險業(yè)績的真實寫照。
此外,最近幾年誠泰財險的股東方也并不順利,其大股東清華紫光近年來步履維艱。2020年,紫光集團因多只債券違約而暴露出資金鏈緊張的問題,隨后在2022年不得不進行公司重整,這幾年紫光集團自顧不暇,難顧其他。
除了大股東所面臨的困境,誠泰財險的其他股東也是麻煩纏身。目前,誠泰財險共有11家股東,其中竟有7家股東的股權狀態(tài)異常。尤其是并列第二大股東的三家公司,云南省康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昆明產業(yè)開發(fā)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所合計持有的26.8%股權,已全部被質押或被凍結;而昆明發(fā)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的13.4%股權中,也有半數(shù)遭到了質押。再加上其他四家股東的情況,誠泰財險總計有半數(shù)的股權都處于被質押、被凍結的困境之中,形勢堪憂。
事實上,盡管2024年有不少保險機構被擺上“貨架”,但接盤方實在寥寥。根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有五家保險公司股權成功轉讓。如此低的轉讓成功率,也讓不少保險機構的股權被反復掛牌出讓,底價則是一次低過一次。
3
外資依舊重視國內市場,
洗牌期后有望再迎快速發(fā)展
不過市場依舊存在一些亮點,即外資對于國內保險市場還是比較看好的。去年5月15日,中意財險發(fā)布公告稱,其原股東中國石油集團資本有限責任公司將持有的51%股權轉讓給忠利保險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完成后,忠利保險有限公司將成為中意財險唯一股東,中意財險也由中外合資險企轉變?yōu)橥赓Y獨資財險公司;同樣在5月份,太平養(yǎng)老險公司發(fā)布公告稱,比利時富杰保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以10.75億元認購公司的增發(fā)股份,交易完成后,富杰保險將持有太平養(yǎng)老險公司10%的股權。
另外,就在上月,史帶財險公開發(fā)布了《關于變更股東有關情況的信息披露公告》。公告顯示,史帶補償及責任保險公司已通過上海聯(lián)合產權交易所,以每股2.5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史帶財險原股東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該公司股份1120萬股(占總股本的0.78%)的股權。公告顯示,上海錦江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史帶財險目前唯一中資股東,未來如果股權轉讓獲批,史帶財險將變外資全資公司。
這表明,外資機構仍十分看好中國的保險市場。
同時,結合一些此前與行業(yè)關聯(lián)不大,僅做財務性投資的資本出清,因此,我們更愿意把目前階段保險公司股權被頻繁轉讓的現(xiàn)象視作行業(yè)的一次洗牌期,留下更有耐心、政策上更匹配、更懂保險行業(yè)的資本,這對于行業(yè)的發(fā)展也更為有利。
相關文章
最新評論